囊泡貉藻——食虫植物(食肉植物)
发布时间:05-31          浏览量:

囊泡貉藻Aldrovanda vesiculosa
别名:貉藻分类:食虫植物科属: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石竹目 茅膏菜科 貉藻属盛花期:夏季


囊泡貉藻的介绍
囊泡貉藻为茅膏菜科貉藻属唯一的现生种。其以类似捕蝇草的捕虫夹捕食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。捕虫夹轮生于茎。囊泡貉藻是少数具有快速运动能力的植物之一。囊泡貉藻分布于四个大洲,不同地区之间的囊泡貉藻形态上具有一定区别。
囊泡貉藻会产生冬芽以抵御寒冷的冬季。在冬季来临前,其生长点会生长出大量短缩紧密的非食虫性叶片,从而包裹住生长点。之后,冬芽会从母体上脱落。因其质地较致密,则会沉至水底。水底的温度稳定且较为温度,就可让生长点安全的渡过寒冬。在水底冬芽可耐受温度低至-15℃的环境。

囊泡貉藻的形态特征
囊泡貉藻为浮水草本,长6~10厘米。[1]其顶部不断生长,末端不断衰老坏死。其生长速度很快,每天可长出一轮或更多的轮生叶。日本地区的囊泡貉藻每天可生长4~9mm。

1.jpg

叶片
叶轮生,每轮6~9片,基部合生;叶柄长3~4毫米,顶部具4~6条钻形裂条,裂条长5~7毫米;叶片平展时肾状圆形,长4~6毫米,宽6~10毫米。囊泡貉藻的捕虫夹由两片叶片组成,类似于捕蝇草的捕虫堇,但体型更小且位于水下。
叶片具腺毛和感应毛,受刺激时两半以中肋为轴互相靠合,外圈紧贴,中央形成一囊体,以此捕捉昆虫。[1]在适宜的条件下(水温约20℃[3]),囊泡貉藻捕虫夹关闭的整个过程耗时10~20毫秒,是植物界中运动速度最快的植物。每一个捕虫夹周围都有4~6个长达6~8mm的长毛,以防止水中的杂质刺激捕虫堇关闭。

花序
开花时,花朵由一个较短的花梗支持立于水面上。囊泡貉藻的花型小。花单生叶腋,具短柄;萼片5,基部合生,卵状椭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,长3~4毫米,花瓣5,白色或淡绿色,长圆形,长3~4毫米,宽约2.5毫米;雄蕊5,花丝钻形,花药纵裂;子房近球形,直径2~2.5毫米,侧膜胎座5,花柱5,顶部扩大多裂。[1]每朵花仅开数小时,授粉后,整个结构沉于水下结实。囊泡貉藻极少开花。

3.jpg

根系
由种子萌发而来的幼苗具有不发达的根系,但其会很快的坏死脱落。

果实
果实近球形,不开裂;种子由果皮腐烂而出,5~8粒或更少,黑色。种子发芽时,子叶留于种皮内。

冬芽
囊泡貉藻会产生冬芽以抵御寒冷的冬季。在冬季来临前,其生长点会生长出大量短缩紧密的非食虫性叶片,从而包裹住生长点。之后,冬芽会从母体上脱落。因其质地较致密,则会沉至水底。水底的温度稳定且较为温度,就可让生长点安全的渡过寒冬。在水底冬芽可耐受温度低至-15℃的环境。
在野外,冬芽沉至水底的成功率较低。那些没有沉至水底冬芽最终会被水禽所食或冻死。
当春季来临,水温达到12~15℃时,冬芽则开始萌发生长。在夏季干旱期,囊泡貉藻也会产生非休眠性的冬芽状组织。

2.jpg

囊泡貉藻的繁殖方式
囊泡貉藻通常为无性繁殖。
在有利的条件下,成年的植株每隔3~4cm就会长出一侧芽。
侧芽不断的生长,当连接处衰老坏死后则会分为两个植株。由于囊泡貉藻的生长速度较快,在短时间内其可通过这样的方法产生大量的新植株。

囊泡貉藻的分布区域
囊泡貉藻分布广泛,存在于欧洲、亚洲、非洲和澳大利亚,但也极其的罕见。在中国其产于黑龙江。
囊泡貉藻通过鸟类的迁徙传播——囊泡貉藻附着于鸟类的脚上,随着它们的迁徙而被带至另一个地区。所以大部分的囊泡貉藻都存在于鸟类迁徙的路线上。
囊泡貉藻生活于干净温暖的浅水中。其生长需要充足的阳光,并且要求水中营养物质的含量水平较低,其pH值约为6。通常可发现其漂浮于灯心草、芦苇以及水稻之中。

4.jpg

囊泡貉藻的文化背景
植物学史
1699年,伦纳德·普拉肯内特(Leonard Plukenet)于印度首次发现了囊泡貉藻,他将其命名为“Lenticula pulustris Indica”。1747年,朱塞佩·蒙蒂(Giuseppe Monti)再次于意大利发现了囊泡貉藻,并以意大利植物学家乌利塞·阿尔德罗万迪(Ulisse Aldrovandi)的名字将其命名为“Aldrovandia vesiculosa”,囊泡貉藻的学名就来源于此。1753年,在卡尔·林奈(Carl Linnaeus)出版的《植物种志(Species Plantarum)》中,拼错了囊泡貉藻的学名,将遗漏了当中的字母“i”,但未被更改,一直沿用。


版权所有:bet365网站开户      地址:福清市龙山街道玉塘村     电话:0591-85233576
闽ICP备14007059号